5月21日,保险史志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,启动我国官方首次大规模保险史志编纂工程。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对这一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。
周延礼强调,去年8月,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》出台,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。保险的强弱意味着国家的强弱,保险的深度、密度与人民的幸福指数紧密相连。改革开放30多年来,保险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,中国已从保险弱国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,并向着保险强国迈进。在这样的时刻,编修保险史志肩负着借史鉴今的时代使命。今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,项俊波主席特别强调要尽快推动《中国保险通志》和《保险史》的编纂工作,夯实行业发展文化根基。
周延礼对中国保险学会保险史志前期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,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:一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,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指导史志编修工作;二是要充分尊重和依靠史志专家,这次官方编修保险史志必须保证权威性,依靠专家是史志编纂达到专业水准的基本保证;三是要做好保险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,这是我们编纂高质量保险史志的基础,要有互联网+的思维,建立起便于利用的行业大型史料库;四是要有精品意识,编纂成果不仅要经得住历史检验,而且要为迈向保险强国提供历史参照。
周延礼要求,全行业都要动员起来,各保监局、各保险机构要从大局出发,对编纂工作给予大力支持,积极配合中国保险学会完成编纂工作。
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表示,受保监会委托,中国保险学会承担了保险史志编纂的组织工作。2012年11月,中国保险学会着手《中国保险史》编撰,经过两年多的努力,已完成《中国保险史》编撰大纲和样章。为完整系统地保存史料,2014年9月,保监会又委托学会编纂《中国保险通志》。目前,《中国保险通志》方案已获保监会通过,进入全面实施阶段。
参加本次座谈会的领导和专家还有中国保监会办公厅主任陈映东、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熊志国、中国保监会监察局副局长张德海、原中国海商法协会理事叶伟膺、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童伟明、武汉大学教授颜鹏飞、复旦大学教授赵兰亮等。